2017-05-23来源:中国美协 |
为隆重纪念建军90周年,黎冰鸿逝世31周年,5月17日,“绘心艺魂——黎冰鸿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展出黎冰鸿先生油画、水彩、速写等300余件作品,他的代表作《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批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悉数亮相,全面展现黎冰鸿作为人民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的杰出成就。
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詹建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文化部、人民日报社、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美协相关负责人,及黎冰鸿先生家属,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中国艺术界、油画界人士,和媒体记者朋友们出席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先生致辞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现过许多宣传、歌颂南昌起义的文艺作品,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黎冰鸿创作的油画《南昌起义》,这是新中国重大军史题材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峰”之作。黎冰鸿3次绘就《南昌起义》大幅油画。1959年,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绘制第一幅;1960年,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绘制第二幅;1977年,应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邀请绘制第三幅,成了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先生致辞
展区正中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1960年绘制的长2.5米,高2米的《南昌起义》。此画表现黎明前的夜晚,指挥起义的几位领导人作最后部署的场景,画面中5位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和刘伯承处于靠左的位置,在灯光与台阶的烘托下,居于画面的视觉中心。油画家靳尚谊在现场为观众讲解:周恩来位于整个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左手叉腰、右手举起,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信心。周围的起义士兵手持武器,神情坚定,再加上画面整体色调偏冷,烘托出严肃而紧张的气氛。起义集会地江西旅行社的基本外观与环境表现得精准明确。远处微微亮起的天空,预示着起义将给中国带来一片光明。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致辞
《南昌起义》无疑是黎冰鸿一生的重要代表作。他创作的这3幅同名大画,前后历20年,始终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据说黎先生为了创作好这件作品,一直追溯到井冈山上,从革命的圣山遥望这千古一枪;他又直接在起义旧址的地板上打地铺工作,真切感受历史的现场。而黎冰鸿的艺术人生,始终紧密的与战斗和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是扎根中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典范。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出黎冰鸿不同时期的创作,深入挖掘黎冰鸿艺术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影响与意义,同时以作品唤起普通群众对曾经的革命岁月的敬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生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汪诚一老先生致辞
黎冰鸿一生总在不断探索油画的民族化之路,将绘画技巧归纳为“意、章、形、色、笔”五字诀。许江深情回忆说,先生性格温和,对学生总是一副笑脸,和悦之色如春光。走进工作室,他总是静静地巡视一圈,以他特有的安详与微笑给大家以鼓励。他要求学生「创作要有真情实感」,油画要具有中国风貌和民族特色。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先生兴致勃勃地在教室的角落里支起画架,同大家一道写生。那时学校为了保证教室的肃静,不允许课堂上放音乐,但大家还是经常悄悄地放。黎先生不但没有制止,还边画边跟着节奏起舞。那种恬然洒脱,让教室里充满温馨,点燃了艺术的激情。那时情景,远隔30年依然活生生如在眼前。
黎冰鸿先生夫人张天虹女士致辞
嘉宾合影留念
从参加革命直至1986年去世,40年来,黎冰鸿为祖国的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贡献很大,培育英才,桃李满天下。 黎冰鸿(1913—1986),广东东莞人。早年从李铁夫学油画,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到苏北解放区,随军征战。长期任教浙江美术学院,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黎冰鸿夫人张天虹女士与《南昌起义》合影留念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钟涵先生参观展览
靳尚谊先生、汪诚一先生观看展览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