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来源:江苏省美术馆 |
2017“家园——黄格胜国画展”全国巡展第四站于7月15日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此次画展由广西艺术学院、江苏省美术馆主办,致公党广西区委会、漓江画派促进会、上海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协办。 开幕式由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张兴来主持,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教授黄格胜,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锡章,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兰保景,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刘伟东,江苏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嵇亚林,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江苏省美协名誉主席、原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江苏省审计厅副厅长金海江,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原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禤思,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米其智,原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徐利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阮荣春, 江苏报业协会主席、新华日报社副社长刘文平,江苏安全厅副巡视员朱小俊,原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赵文元,江苏省美术馆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江省美协副主席陈新建 ,江苏新华期刊集团董事长魏长健,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胡宁娜,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杨耀宁,原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傅抱石纪念馆馆长薛亮,江苏省美协常务副秘书长佘玉奇,江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高建胜,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常务副馆长包信源,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廖鹏,江苏省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院长助理崔见,艺术评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涛,上海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顾伟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阮礼荣,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卫平,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学院院长左剑虹,江苏省美术馆创作中心主任王国斌,句容画院院长朱正发,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所长王野翔,江苏省美术馆书画工作室主任晏明, 江苏省美术馆相关负责人及国内众多著名美术理论家代表、媒体界朋友参加了开幕式。 作为漓江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领军人物,黄格胜教授在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促进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广西文化强区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2017年“家园——黄格胜国画展”全国巡展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专项支持,此次全国巡展已经在西安、济南、成都展出,展出取得了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巡展的举办将有助于促进广西艺术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漓江画派的影响力和广西的知名度。黄格胜教授的个人画展,必将把漓江画派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向新的高峰。 黄格胜教授把写生创作当作自己常年坚守的本分,走出一条以写生创作为主要手段的艺术道路。他在写生中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万物与社会生活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这种艺术实践来反复检验和反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真谛。黄格胜教授目前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所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为中国美术界所公认,在中国的山水画界具有重大的影响。他在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所总结形成的山水画技法和笔墨语言被理论界认为是最契合广西山水、最能凸显广西地域特色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和坚持的写生思想成为了漓江画派最鲜明的特点,是漓江画派区别于其他画派的主要特征。 在创作方面,黄格胜教授始终关注生活,深入生活,常年来坚持对山水的写生创作,以最能体现中国内涵的家园为描绘对象,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山水画精品,尤其是以广西少数民族山寨、民居和山寨风光为主题的作品,留下了从农业时代向工业化转换的特殊时期的瞬间,记录了当代中国山水在现实当中健康发展的轨迹。他的作品主题集中,而且就表现西南的八桂山水,以他饱满的热情、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的深入研究、学习以及他对山水画在当代的创新理念来描绘家乡的山水,创作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优秀艺术作品,尤其是近几年的作品有明显的个人的风格,而且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有突破,对书法的研究、在当代山水创新探索上做了相当的实践,在作品里面调动的笔墨语言包括墨和色的处理,包括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经验融汇到一起,而且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他的山水作品展示了广西文化建设的新成果,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少数民族画家的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怀,让人看到八桂山水的文化生态。 此次展览的山水作品《此非修行处 实为米满仓》、《青山秀水来人罕》、《山水四条屏》、《大美无言》、《雾笼山林》、《万壑松风》、《这里风光好太阳未下山 你们先吃饭 我再画一张》、《古榕伴侗楼》、《好山好水好村庄》、《酒驾图》、《苗山晨雾》、《千秋》等,画面意境高远,雅正淳朴,趣味变化有致,别具一格,充分彰显了画家高超的笔墨表现力和概括力、深厚的传统功力和丰富的绘画才情。 作品《壮锦》高2.4米,长38米,由28张八尺宣纸拼接而成。这幅大气画作的创作主题是山寨,把广西4个人口最多的民族——壮、瑶、侗、苗民居聚于一画,按4个民族的居住习惯行笔布局,通过山形地貌、民族建筑的变化融通,把山石、梯田、坡地、鼓楼、风雨桥及壮、苗、侗、瑶的民居特色融入笔端。作者将这幅画取名为《壮锦》,意即展现锦绣八桂。他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一首饱含各族人民喜悦心情的歌曲《壮锦献给毛主席》唱遍八桂大地,广西人民用最美丽珍贵的壮家织锦象征最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创作《壮锦》,黄格胜经历了灵与肉的双重洗礼。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构思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十分把握,只是挖了一个很深的坑,还没想好怎么爬出来就跳了进去。在接下来的7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在这个“坑”里苦苦摸索。年逾花甲的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体力和精力,常常为创作废寝忘食。有时把自己关在画室折腾半天,却难以启笔;有时一下笔便无法停下,弯腰驼背在巨大的画幅前挥毫泼墨、皴擦点染,忘了时间,忘了寝食……一天下来,患有腰疾的身体直不起来,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甚至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头皮神经疼痛症。但强烈的使命感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让他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浴火重生。 黄格胜教授在他的山水作品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带着讴歌家乡和祖国河山的强烈使命感来研究、探索、构建自己的山水画体系,形成了雄、壮、厚、拙、美的艺术风格,也充分体现了其宽广雄厚、博大深远、胸壑万千的艺术情怀。他很好地把广西民族地区的乡土建筑和广西地区的山水风貌结合起来,而其中在这里灌注着他长期的笔墨的经验,这种笔墨经验使得每一个造型都有来自现实的具体性,又上升为笔墨表现的丰富性。黄格胜大气磅礴宏大叙事的作品背后,是其对故乡,对父老乡亲的一腔深情,骨子里流动着的,是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和脉脉深情。黄格胜教授的充满人文情怀的鸿篇巨制或尺幅小品,让我们对即将开幕的画展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开幕式结束后在二楼会议室举办了黄格胜教授艺术创作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内众多著名美术理论家参加。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