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要闻 >

深度融合,苏州加速迈向“主承载区”



2024-12-28来源:新华日报 阅读:0

  原标题:为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深度融合,苏州加速迈向“主承载区”

  苏州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国际创新周近日开幕,会上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苏州科技金融工作的若干重点措施》,围绕科技金融组织体系、科技金融产品、科技金融生态等方面提出10条政策措施,以金融活水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苏州产业基础坚实,创新氛围浓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目前已发展成为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产业与资本结合较好的城市之一。当前,苏州正从更多维度发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重锻造卓越创新能力、壮大领先创新主体、集聚顶尖创新人才、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人人向往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富之地。

  以开放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要素

  一则重磅利好消息,让苏州再度成为关注焦点。11月7日,商务部印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明确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成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引领。

  开放是苏州的鲜明特征。新时期新形势下,开放的深度不断拓展,苏州也在积极接轨国际、对标最优,深化开放内涵,强化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

  9月26日举行的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上,苏州再度向全球精英发出共同建设科创新高地的诚挚邀请,吸引71位院士、62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近100家高校院所代表以及近3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

  打开今年全新上线的“苏数通”数据出境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数据出境申报指引、个人信息标准合同备案预申报等功能一应俱全,企业可以在这里获得安全合规、便捷高效的数据跨境公共服务。苏州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数据自由流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借鉴先进规则,努力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足够的机制保障与广阔的市场空间。

  推动外资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引导在苏外企向金融、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布局全球化招商网络,派出超200个团组招引更多“创新合伙人”……坚持不懈推进高水平开放,苏州的创新“朋友圈”越来越大。

  今年9月,苏州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8条举措,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与产业、产业与资本深度对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支持外资企业创新转型,设立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科技创新专项,支持其建设研究院、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苏州坚持开放包容、拥抱创新,与各类创新主体建立起一种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实现共同成长。

  以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探索性、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具有知识和人才独特优势,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苏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持续扩大与国内外一流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10月28日,2024年“校园苏州日”活动走进北京大学,不仅为北大学子送来224个优质岗位,还面向北大发布41项关键技术需求,涉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

  “校园苏州日”是苏州对接国内名校人才科创资源的重要平台,自2016年推出以来,已累计举办73场次重点高校活动。今年,“校园苏州日”更是创新组织形式,聚焦“1030”产业体系建设,深入重点院系专业精准对接,吸引更多高校学子和专家学者把创新事业布局到苏州、创新项目落户到苏州、创新成果转化到苏州。

  主动“走出去”加强交流合作的同时,苏州也积极把高校院所“请进来”共谋发展。不久前,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在吴中太湖新城完成选址,最快将在明年启动建设。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建设航空航天等七大创新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引进3000名硕士。

  随着哈工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的成立,C9高校全部在苏州实现重大布局,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

  高校院所合作项目引进来之后,苏州给予的支持力度同样不小。以去年设立的苏州—香港应科院长三角成果转化中心为例,苏州牵头相关板块对其设立专项支持资金,总规模达1亿元,用以支持企业与香港应科院合作,引入科技成果并在苏州市范围内开展产业化。

  “阳光雨露”滋养下,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在苏州落地生“金”。落户苏州10多年来,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完成80多项高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其中10多项成果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目前,苏州与20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合作,近5年累计实施产学研项目超1万个。得益于高校院所的赋能助力,苏州产业创新整体效能大幅提升,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000亿元,居全省第一。

  以“智造”转型释放创新活力

  工业是苏州最大的“看家本领”,全市集聚16万家工业企业,覆盖绝大部分工业门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立足这一优势,苏州积极推动创新要素资源融入工业经济,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今年1月,苏州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传统产业以“智”增效。早在2016年,苏州就开始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全市财政每年投入近20亿元,累计推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过3.08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苏州以获评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每年开展1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提质焕新,大力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新兴产业以“智”赋能。光棒工艺技术复杂,亨通集团建起“AI+过程质量”预测系统,让光棒生产质量预测正确率提升29%、报废损失率降低58%。“有了AI赋能制造的大模型数据底座,工厂产生的海量数据不仅转变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数字资产,更能推动生产研发应用等各环节的创新迭代。”亨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钱建林说。苏州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与新能源、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产业优势。

  未来产业以“智”提速。苏州积极开辟新赛道,全力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抢占先机。苏州全力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在应用端拓展智慧物流、空中游览、联程接驳等场景,开通各类航线超百条,初步形成“半小时空中通勤圈”;在服务端构建“空天地一体”基础设施体系,建成起降点近百处。今年11月,苏州成为eVTOL试点城市之一,将在空域管理、飞行许可、安全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吴中太湖新城,汇川联合动力总部和生产基地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这是国内工控龙头企业汇川联合动力在苏州的又一次重磅加码,该项目投资80亿元、占地340亩,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1500万套。

  苏州正在加快打造由10个产业集群、30条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到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元。(周成瑜 陈诚 雷霆)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全国50余所小学同上“云班会” 远隔千山万水,共奏和平之音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