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来源:中国美协 |
2016年7月12日至7月2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组组织的“首届蒲公英行动夏令营暨种子教师培训”活动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往湖南湘西、贵州黔东南、云南景洪三个实验点,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美术教师成长;关注民族地区学校美术教学及民间美术教育资源,开展了种子教师培训及儿童夏令营活动,推进了偏远农村和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蒲公英行动云南团队老师与勐宋完小学生合影 云南团队由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谢丽芳总协调,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等参与,在西双版纳的勐龙、橄榄坝、吉诺山等地开展活动,进行民间走访、民居考察、民间艺人访问。尹少淳教授生动、直观地以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主题做了讲座,还运用当地本土资源进行示范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等,为民族地区的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了优质的美术教育。
蒲公英行动云南团队尹少淳教授为学生讲课
蒲公英行动云南团队吴尚学老师给傣族学生上课 湘西团队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与湖南湘西教育科研机构组织高校青年教师、研究生和“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学校的种子教师,在凤凰县东就苗寨和古丈县老司岩村所在的村小,分别举办了为期七天的留守儿童美术夏令营。此次活动主要由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和湘西州教科院徐锋老师为协调人,分为两组开展:一组在东就苗寨活动;另一组在老司岩村活动。团队以“上午夏令营、下午工作坊”的活动方式展开,即上午展开夏令营活动,下午进行教师教学研究和文化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蒲公英种子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本次活动很好地践行了“蒲公英行动”的教学理念,强调农村教育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民间美术进课堂、民族文化进校园,启发教师挖掘当地自然文化资源,逐步开发出石头、植物、民族服饰、废弃水瓶等教学资源,与儿童共同创造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作品,头脑中不断涌现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教学灵感。最终,儿童夏令营和教师工作坊圆满完成任务并超出预期效果。
蒲公英行动湘西团队老师与东就村学生合影
蒲公英行动湘西团队教师给老司岩村学生讲课 贵州团队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朱健和房斐为协调人,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台江县等地开展活动,成果斐然。团队主要在雷山县千户苗寨进行考察、调研活动,走访民间手工艺人,记录蜡染、苗绣、银饰制作的过程,感受苗族文化艺术的魅力和民间艺人的精神。此次种子教师培训以“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的方式,为当地教师提供了新鲜的思维理念,并以“绘本”形式教学,得到一致好评,教师创作的作品超出预期,惊喜不断。此外,儿童夏令营活动中的江边写生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野,让学生走出教室,发现身边的美。
蒲公英行动贵州团队教师给种子教师讲课
蒲公英行动贵州团队在蜡染坊进行考察
蒲公英行动贵州团队老师与施洞小学学生在江边合影 此次夏令营暨种子教师培训活动采用了专家、年轻教师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方式,活动得到了中国美协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实验点的大力支持。此次活动呈现出“三点一线”的特点——三个实验点和一条丰富偏远农村及民族地区儿童假期生活、培训农村教师的主线,不管去往哪个地方,哪个民族,专家、志愿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更多人关注偏远农村和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和生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此次活动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公益性和学术性的宗旨,让“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的种子播撒在西部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上,花开遍地,乘风飞扬。 据悉,“蒲公英行动”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是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得到福特基金的资助。本课题自2003年7月在湖南湘西启动,培养了一批对民间美术有深厚感情、执著于民间美术科研和将民间美术应用于教学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在偏远贫困地区进行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蒲公英行动”发展至今,离不开对中国诸多少数民族和农村地区美术教育现状的观察和发现,课题实施十多年来,已经发展到全国11个省(自治区)、13个民族所在地的96个实验单位,正是在这一山一水间,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升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近距离观察了中国乡村美育的现实,亦对其美术教育的可能性进行了诸多的思考和实践,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远农村地区的学校艺术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美术教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蒲公英行动”最重要的经验和成果,就是唤起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培养当地教师学会开发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教学,让民间美术进课堂、民间艺术进校园,树立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帮助农村学生获得艺术教育权利之时,也实现着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