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4来源: |
本报记者 梁毅 朱永安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4月1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让文博界一片叫好。近来,随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等展览的推出、《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播,公众对于文物的热情被调动起来。 要让文物“活”起来,业已成为国内文博机构的共识。身处互联网时代,今天的博物馆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而且也是公共空间和文化 场所,架构起藏品与观众的桥梁,始终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那么,在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利用方面,作为公共空间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近些年做了哪些工作?为观 众提供了什么?又有哪些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活化重在利用 “好的博物馆要有好的文化产品,也就是公众喜爱的展览,它们是博物馆的第一魅力。” 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龚良认为,观众在博物馆欣赏展览的同时,也是享受传统的技术和艺术。技术是古代先民杰出的创造性成果,艺术则是先民千 百年来对生活和审美的有效提炼。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综合类博物馆,二期改扩建后形成“一院六馆”格局,观众不仅能看到22个展览同时 展出,还会置身于一个由众多不同主题空间组成的文化休闲场所。其中,艺术馆设历代绘画、书法、雕塑等3个专题陈列以及傅抱石、陈之佛、苏天赐、吴为山4个 名人专馆,另有两个临时展厅用作传统艺术展。 好展览的前提是要有好藏品,好藏品“活”起来的关键是学术性梳理和专题化展示。拥有1万余件古书画和近现代书画藏品的天津博物馆,这几年一直在尝试挖掘、 梳理藏品资源,并形成体系。据天津博物馆副馆长李凯介绍,自2012年新馆启用以来,先后策划推出了“海上风华——海派绘画作品展”“见怪非怪——清代扬 州绘画作品展”“江南双盛——清代金陵、新安绘画作品展”“笔墨真趣——清代‘四王’绘画作品展”“晚明绘画作品展”等一系列古代绘画作品展,旨在通过不 同历史时期和绘画流派的实物作品,向公众系统展示中国绘画发展演变的历程,同时介绍杰出画家及作品,以解读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作为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新馆自运营后首展文物珍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