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2来源: |
文/ 诸荣会 当今社会上的书法培训班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针对孩子的,一类是针对成人的。前者的主办者一般都是一些打着教育部门招牌的(也有不打的)民营培训机构(实际上是个人),后者一般都是书协、书画院(也有打着如此名义的个人)等;前者宣称的培训目的多是写好字,后者则是入书法展、成书法家;培训时间二者大体上差不多,短则月余,长则半年;收费上前者常常以低价位多人头为策略,后者则相反,即少人头高价位。 这两类培训班似乎都生意不错,主办者一般都不会少赚钱,但是从那些培训走出者,真实的水平如何呢?字写好了吗?成为书法家了吗?若以参加展览论,甚至以入得书协论,确实多数情况下应该作肯定回答,但是若以真实的水平论,则并不能作一概的肯定回答。 一般说来,书法培训,不外乎是培训者之于被培训者帮助其选帖、指导其临帖,最后启发、引导和形成其创作能力,真正自己写字和写自己的字。而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至少是一般培训班只月余到半年的时间(还只是课余和业余)所很难完成的。当然,苏东坡也曾说过书法学习“苟能通其意,尝谓不学可”的话,只是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会更长。那么当今的一些书法培训班又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一些本不太会写字,至少是写字不太好的人培训成写好字,甚至培训成书法家的呢? 让我们还是先看看这些书法培训班到底培训个啥,又如何培训的吧! 先看选帖,两类培训班是有所不同的:第一类针对孩子的培训班中,常常为学员所选临习的碑帖是唐楷,主要是颜、柳楷书,也有欧楷,且仅此一两本就行了;而第二类针对成人的培训班中,所选碑帖一般说来与前者大不同,不但数量多,而且恰恰颜、柳、欧楷常不在其列,一般都会初选褚遂良楷书、集王字《圣教序》等开始,然后向上有魏碑、汉简、楚篆、秦隶,向下则有宋四家及元明清诸家的法帖,总之,这些碑帖多是一些知名但又名气不太大的那一些。 学书法说到底,其实主要就是临帖,培训班内的培训当然也一样,只是培训班在这么短期内是不可能让学员在临帖上走得多远、体会多深的,那么其又是如何让学员在这一点上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呢?一句话:照葫芦画瓢。 当然书法学习之初都有一个照葫芦画瓢的过程,但是这只是最初级的阶段,可当今的多数培训班,常常是将此实际上做为了终级目标,只要被培训者初具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本领,其培训似乎便大功告成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事实! 只要是从培训班里走出来的人,如果让其对照着帖,一般都能“写”出与帖有几分相像的“颜体”“柳体”“欧体”或任何“体”的字的,但是一丢开帖,让他自己写字,笔下便立马什么“体”也没了,就又完全回到他自己的“手写体”了。其实这既是被培训者照葫芦画瓢的结果,也是培训者的所谓培训只是让学员照葫芦画瓢的最好证明。但是这不要紧,因为被培训者既已具备了一定照葫芦画瓢的能力,就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找一首唐诗中的五绝或七绝,也就二十个字,最多二十八个字,再在帖中找到一一对应的这些字,再照葫芦画瓢到一张宣纸上,一件书法“作品”不就出来了嘛!第一类针对孩子的培训班,一般总会为被培训的孩子们举办一个展览让家长们看,家长们一看这样的“作品”似乎还真是有模有样,于是都觉得自己的学费没白掏,于是这样的培训班便一直生意兴隆。 第二类培训班的培训成果的获得,本质上是与第一类一样的,只不过要稍稍复杂一点、麻烦一点,但是并不难,何况第二类被培训者毕竟都是成年人,这点复杂、麻烦一般都是并不在话下的;再则,他们不是临习的碑帖要多许多吗,各种都临习一通后,虽然也都是照葫芦画瓢的水平,但是“画”过一通后,感觉多少总有一点吧!这时选一首诗(当然要比孩子们选的绝句要长一点),与孩子们一样,将所有的字在一种或多种碑帖中一一找到,再借助电脑PS技术和复印、喷绘技术等,最后照葫芦画瓢到一张宣纸上(甚至将宣纸蒙在喷绘好的灯箱塑料纸上“描红”),一张书法“作品”就诞生了,然后,将此送去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展;培训者又因为收了被培训者不低的费用,为了自己培训的品牌,从中利用各种潜规则加以帮忙自是不在话下,最终只要参加培训者,作品入展自然也不在话下,甚至还会获奖,于是一颗又一颗书法新星便升空了,升空后自然成了“书法家”;既成了“书法家”,纵使对当初的培训多有不满,岂还有什么话可说!纵使自己觉得并“不会写字”,但是又岂能自打耳光!培训班岂能不生意兴隆?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