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6来源:中国新闻网 |
4月24日,观众在“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上观看小罐与珊瑚礁结块。 800年前福建南宋古沉船“华光礁I号”特展于2016年4月24日在南京博物院开展。百余件文物粗略勾勒出古沉船“真面目”。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介绍说,“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的水下考古发掘,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出水”了沉船和近万件陶瓷器物。这些珍贵文物和南海众多沉船遗物,是沿“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遗珍,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见证。 即便曾“深躺”海下,这些文物至今仍“光彩照人”。在淡淡灯光下,古船载有的青釉花卉纹碗纹路走向清晰,折射出青釉特有的油质光感。展出的罐碟类保存十分完好。 “华光礁I号”南宋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西沙群岛华光礁环礁内侧,1996年由渔民偶然发现。经过数轮水下考古调查、水下发掘,这艘古商船“重见天日”。 当日,海南省博物馆馆长、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丘刚在南京描绘“华光礁I号”的“样貌”:长20米,载重60吨至120吨,用松木、杉木、樟木制成,船侧板和壳板有5层至6层。风帆高涨,船行八面风。 他介绍说,船上的文物,数量较多的是瓷器,其来源地有江西景德镇,有福建地方窑口;从种类看,有生活用的碗、碟、盘、壶,有文房用的笔洗,还有女人用的粉盒。这些文物大小相套,包装成摞,堆积在船舱中。 丘刚说,据考证,“华光礁Ⅰ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 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