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0 |
记者王健 摄影何剑荣 虎头虎脑的周京新站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坚实敦厚,一身正气,看上去还真有几分梁山好汉的精气神。 作为当今中国画坛上中青年实力派的代表性画家,周京新的人物画风格早已经得到同行学术界的肯定,其中广为人知、深受赞许的就是他的《水浒》系列。从工笔重彩到水黑写意再到单线白描,周京新一直没有放弃用画笔演绎和挖掘《水浒》这块“自留地”。 《水浒》自古有画传世,历来家喻户晓。如今,周京新的名字已与《水浒》有了不能割舍的缘分;画《水浒》已经成了周京新的“拿手好戏”,在行内有了品牌之誉。 歪打正着的《水浒组画》 周京新初画《水浒》可谓歪打正着。1983年,周京新酝酿本科毕业创作,开始的时候,他一直准备在最钟情的水墨写意上做点文章,但忙活一阵却收效甚微。万般无奈之下,周京新只得搞起了他平时不太瞧得上的工笔。最先完成的是工笔重彩画《智取生辰纲》。没想到,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此画“有戏”,鼓励他继续画下去。周京新于是一头扎进了工笔《水浒》的创作之中,他先是用一个暑假的时间一口气创作了4幅。后来的三年中,周京新又陆续画出了5幅,至此,10幅《水浒组画》大功告成。 1984年,第6届全国美展开幕。周京新入选的2幅《水浒组画》以其独特幽默的画风、极具夸张的造型和浓郁强烈的色彩,让人耳目一新,获得了银质奖,在美术界引起了轰动。来自日本、德国的收藏家上门求周京新割爱,还有人表示愿意购买复制品。但周京新一张都没有卖,更没有复制,《水浒组画》中除了获银质奖的2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外,其余8幅至今被他束之高阁。 似乎没费多少力气,周京新就到了一个山顶,那甚至是许多画家一辈子都未能登上的山顶,人们对周京新赞赏有加,但周京新对这些不期而至的赞誉并没有飘飘然。他深深知道工笔或许是一条很甜蜜的路,但不是自己要追求的艺术目标。 此后,尽管周京新的《水浒组画》样式风靡一时,但周京新却就此“罢工”,再也没有画过工笔《水浒》。 水墨豪情写英雄故事 周京新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水浒》情结。不画工笔《水浒》,不等于不画《水浒》,此后数年,他开始探索用水墨写意的表现方法叙述水浒各路英雄的故事。 水墨写意是中国画大家族中一呼百应、举足轻重的“当家人”。也是周京新热心对付的“老冤家”。他的水墨写意目标是:笔、墨、形样样都要精彩独特,并能合成一个全新的整体。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他注重的是:用笔求形求墨,用墨求形求笔,人物形态则在求笔求墨之中求其神情的“寻常所见”。历经多年探索,周京新的理想和实践终于成功“对接”。 为了画好《水浒》,周京新常常研读原著,书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场面和故事情节,被他反复盘点了不知多少回。读着读着,周京新仿佛“混到”忠义堂里,生就了满腔侠肝义胆,染上了一身绿林豪气,进而与好汉交情更深,相知更甚。他也曾只身前往水泊梁山,追忆当年往事,寻找创作灵感。 有了底子,有了底气,画就有了可观的气象。周京新的水墨《水浒》人物造型或龇牙咧嘴,或歪肩斜背,或拧腰跷足,都显得神气活现,生动可爱。林冲英武赳赳的眉宇间显露着一丝憨厚的笑意,李逵鲁莽兮兮的神态中夹杂着些许可爱的稚气,扈三娘不让须眉的蛮横脾气下不失玲珑乖巧的美丽娇艳。 周京新的《水浒》人物大多有精彩的题跋,读后令人忍俊不禁。画豹子头林冲擒一丈青扈三娘,他一旁题道:“林冲本领强,逮着扈三娘。送给王矮虎,双双入洞房。”不怨不艾之中,点破了王英坐享艳福、林冲白忙活、宋江办事不公的事实真相。画花和尚鲁智深,恰到好处地给他安上了护花使者的美名,赞曰:“英雄鲁智深,最爱救美人。打了镇关西,又闹桃花村。”画黑旋风李逵斗浪里白条张顺,周京新则附打油诗一首:“李逵要在岸上打,张顺要在水里打。宋江劝说不要打,结为兄弟拜一把。”画里有情,话里有意,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意犹未尽的《水浒人物80图》 有了工笔《水浒组画》,有了水墨《水浒》人物,周京新还意犹未尽。1998年,他又开始创作线描《水浒》人物。那一年,周京新的父亲仍然病卧在床,他就在父亲的病榻旁一边服伺老人,一边构思线描的《水浒人物80图》。
有了成竹在胸的腹稿,周京新决定打破 想好了一张不画,又想好了一张还不画,周京新有意要将腹稿熬它一熬,他要等憋足了劲头、熬透了味道才动手。每每这个时候,周京新总沉浸在一种莫名的享受和快乐之中。待情满意丰之时,周京新才拿起画笔。一动手就一发不可收。 大半年后,周京新拿出了线描《水浒人物80图》,一经出版,圈内人士即为之震惊:周氏线描《水浒人物80图》人物形象古拙,线条刚柔相济,张力内蕴外扬,直逼明代画家陈老莲的“水浒叶子”。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人物80图》不拘一格,李逵和武松等英雄好汉固然名正言顺地亮相,而李鬼、潘金莲等角色也各有了一席之地。 眼下,周京新痴迷的是“水墨雕塑”的研究,他要用水墨画出雕塑的韵味。或许有一天,周京新还会用水墨来雕塑《水浒》。因为《水浒》已经成为周京新绘画创作的一片“快活林”,乐不思归了。 孝顺的儿子 周京新的父母都是通州人,父亲周应祥抗战时参加革命,曾任新四军“通海独立营”营长,解放以后入学军事院校,后长期任南京第四步兵学校教官和领导工作。文革期间,父亲受到冲击和发配,京新随其辗转连云港、徐州等地。 熟悉周京新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孝顺儿子。周父身体一直不怎么好,1993年突发脑溢血,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日常起居的护理量极大,哥哥姐姐多在外地,只有周京新能够常常奔回家去帮忙。几年下来,照顾父亲的一套“程序”除了母亲,就只有周京新干得下来。同事中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现在可以立牌坊,忠义牌坊给谁恐怕要有异议,但孝字牌坊无可争辩,一定要给周京新。 温馨的家庭
周京新毕业的时候,父亲要他回南通工作,他没有做到。谈恋爱的时候,母亲希望他找一个南通籍的女朋友,他做到了。 妻子陈飞是周京新的同届同学,也是地道的南通人,老家在官地街。陈飞毕业后也留校任教,现为副教授并任南艺设计学院服装系主任。 周陈有一宝贝女儿。女儿出生于南通一院,本该生在龙年,因为不“安分”,早出生了几天,就属了兔子了,所以取名周尤。尤字就是龙字少一撇。 周家装修很有诗意,一色明式家具,墙上悬挂古琴,角落陈设大瓶芦苇野草,其淡雅的景致令人想到避居山林的士子。据说,周家的装修曾上过电视专题和家居杂志。 有趣的往事
1980年,周京新第四次报考美术院校,终于收到了南艺的录取通知书。南艺80级中国画专业仅有5名同学,其中3名为南通人,堪称“南通班”了,周被指定为班长。 大二的时候全班去山西双林寺写生,大殿中有一块地方用木栅栏围着,同学们都钻进去了,周京新身子是过去了,但头怎么也摆不进去。事后,同学们给了他一个绰号“大头”。周京新却自有说法:“我这个人天生就守规矩,不让进的地方,我就不进去”。 一次,周京新和班上的同学一道乘船外出,检票时走在最后面,值勤民警看他一头短发,不像“好人”,单单把他拦住盘查,他急忙向民警解释,说自己和前面几位是一道的,但同学们都恶作剧地众口一词,说不认识他。最后,还是学生证替他解了围。 还有一次,同学结伴去安徽的九华山,在“百岁宫”里遇到一位老和尚,他一看到周京新就喋喋不休,硬拉着要周出家,说是周身上有佛性和佛相,应该皈依佛门,日后能成正果。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