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7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0 |
黄戈 江苏山水画历史悠久,自元代以后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诸如“吴门画派”、“淞江画派”、“娄东画派”等等,形成了江苏山水画雄厚的学术根基。对于今天的江苏山水画家而言,继承优良传统,激活山水画的内在基因,从而进行当代山水画创作,这是每个画家必须面对的艺术课题。在当下社会背景下,把对名族文化的敬畏、传承和个人的艺术追求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是需要画家的胆识、毅力、勇气和智慧的。徐建明数十年的艺术实践,正是沿着传统山水画艺术本体精神和艺术规律之路前行,并且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使我对他由衷地产生敬意。 在我看来,徐建明的山水画完全接续了山水画的优良传统的正脉,同时不失己意与新意。如果追根溯源,他的山水既有明清人的笔精墨妙,也有宋元人的力遒韵雅,世人所宝,理有固然。我以赏画者的眼光由画的气息、笔墨推及艺术价值,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徐先生画风的感受。 (一)气息的儒雅与清绮 较之其它地域,江南的画家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儒雅气息,反映在作品上自然流淌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或说文人气。这代表了学识与涵养,也体现了地域审美文化的取向。尽管不少徐建明山水画中体现出一种雄强深厚的气质,但总体来说作为南方画家内在的“儒者风范”还是在画中表露无遗。所谓“儒”应体现社会道德、伦理人格和理性精神。而在画中有“儒”的气质应当表现为正气、勇气、浩然之气等,所以在徐建明的山水画风中并没有文人避世的清冷萧瑟、孤寂惆怅,也没有西方艺术思潮中消极颓废、及时享乐的个人标榜,更多给人以积极进取的豪迈力量,体现画家关注国运民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这正是徐建明山水画有别于传统意趣又不随波逐流、刻意标新立异的根本原因。我想,徐建明艺术观只有建立在“儒”的精神根底上才有其山水画风“中正平和、阳刚大气”的整体气质吧。如果说,“儒”注重的是画家关注社会、培育人格的道德性和实践性,那么“雅”则代表了画家内在的个人修为和人文理念,正如蔡元培所言:“所谓雅者,谓志趣高尚,胸襟潇洒,则落笔自殊凡俗。”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凡言“雅”者多令人联想到江南水乡文化中秀美、清丽、深婉、灵动的审美意趣。作为南方山水画家,徐建明画山水虽笔势雄强,但在其整体画面气息上仍多有江南人“贵于清绮”之意,实在是地域文化的浸润之故。正是有这种“雅正”、“清绮”的气息才保障了徐建明画山水没有霸悍粗鄙的野纩之气,没有横涂竖抹的纵横习气,没有噪急浮媚的尘俗之气,华丽而优雅,浩然气正而抱朴自然,传承正脉似有源源清流不断涌出,沁人心脾。所以徐建明几十年来尽管在艺术语言上不懈追求,图式多有变换,但其始终保持了山水画的优良传统:画面整体气息上醇和内敛、纯净自然、儒雅清绮。 (二)笔墨的苍茫与浑朴 若以笔墨论,说徐建明传统功力深厚、技法娴熟并博而能精是一点不为过的。传统中国画笔墨精微处非有名家指点并结合天资禀赋才可不断进阶,其后自身努力日积月累必有所成。这即为中国画教育讲究师承亲授的长处。徐建明早年受教江苏山水画大家宋文治先生,得其真传,可谓起点高、路子正,这是令今天很多画家所艳羡的。如果说早年师从宋文治是徐建明的幸运,那么其后在南京艺术学院得到系统的学院教育背景以及毕业留校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则是他艺术之路的另一大转折。美术学院的教育较之传统师徒式学画有其科学、系统、宽泛的一面,带有学术研究式的广收博览使得徐建明艺术视野更加开阔,艺术思维更加深刻、理性而敏锐。可以说,徐建明站在非常高的层面同时接受到中国画教育的两大主要方式:师承式与学院式,并把二者的优长化合为自己艺术追求的途径和理念。所有这些人生际遇都有利于徐建明能够以更加纯粹的中国画语言探索和实践山水画在新时期、新时代环境下的新面貌、新图式。因此徐建明的笔墨既有传统功力,又有现代因素,二者完美的统一于他的作品中。 从传统意义上看,徐建明的笔墨偏重沉雄厚重、苍茫浑朴一路,有“南人北相”之感。他的用笔偏实,墨色偏湿,下笔肯定有力,追求淋漓磅礴的气势,似乎有意贴近北派山水。但细细品来,他的山水折搭、回旋处往往又透着温婉细腻,笔墨的精微、含蓄、蕴藉在不经意间流淌,很有元人用笔的神髓。所以看他的画:远观有李成、范宽的雄强苍浑、撼人心魄,近读却有陆俨少、宋文治的秀润天成、清雅多姿,这正应了吴湖帆先生的名句:“一脉荆关南北合”。 (三)价值的守成与机变 站在传统中国画的立场,徐建明无疑是一位对传统价值坚定守成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是对传统符号的描摹复制,或者施展几下所谓“圆熟”的笔墨。具有深厚学院背景的他必然把深入传统作为提升自身艺术水准的津梁,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的深刻领会和掌握历代山水画实践规律,体味其中难以言说的“绘事微茫境”。特别是在70到80年代间,徐建明进入到对传统山水技法全面继承期,无论细笔与粗笔,工笔与写意,水墨与设色等等,他都驾驭得炉火纯青。更为难能可贵的在于,尽管徐建明有很好的传统功力,但画面绝少出现一般人临摹古画易有的“旧气”、“陈腐气”,反而较之古人,徐建明山水画风始终充满生鲜活意的气息,给人以亲切和悦目之感。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即为新金陵画派在艺术价值理念上的一个特点:审美风尚的转变与传统价值意识之间的互动共同形成山水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转化和整合,即傅抱石所倡导的“思想变了,笔墨不得不变。”这一过程显然需要持久的发酵和酝酿,并非一朝一夕或头脑发热的产物,因为一种艺术价值观一方面渊源于传统积淀,一方面又根植于生活的实践,而很多人往往偏废于一面或者把二者简单机械化的理解。而徐建明在全面把握传统精神、掌握传统技巧的同时强化写生的重要性,把学院里面对景写生的很多技巧、观念以毛笔、宣纸为载体和媒介呈现出来,形成有别于传统画谱的新章法、新图式。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消解传统笔墨程式的桎梏,同时发挥传统笔墨本体价值,强化心灵与自然感应而激发画家精神上想象力、创造力,在对传统技巧扬弃中营造更加鲜活生动的意境,实现艺术语言乃至绘画风格的自然形成。徐建明经过几十年的艺术积淀,承接山水画传统的艺术理念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或图式,通过生活感悟与传统学脉的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让自己的艺术图式在取得传统法理上的认同同时满足时代创新上要求,这既是对民族艺术的价值守成与捍卫,也是对传统符号的秩序调整与机变。 总之,徐建明的可贵并不仅仅在于他个人山水画风格的取向,更表现在他能够自觉的发掘传统价值与时代因素相契合的交叉点,并以此作为“新”与“旧”转换枢纽,实现自我艺术追求和个性表现。这都是他“古其笔墨,新其形制”艺术观的集中体现。所谓“古其笔墨”,既是“要通过数十年的古代艺术形式的研究,获得中国画艺术的基本血脉基因和科学灵活的表现手法。”所谓“新其形制”即是“建构于‘古其笔墨’基础之上的形制塑造”。二者相互贯通,形成新的形制体系,而学脉却是源于从古至今的千万画人的文化积淀。激活传统山水画精神内涵引导山水画家可持续的发展、创造,续写辉煌是时代赋予每一个山水画家的挑战。徐建明作为当下江苏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他已然用画笔为我们这个纷繁的时代作出了自己精彩的回应。
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助理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黄戈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