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9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0 |
黄鸿仪 当前活跃在画坛的国画家大体有几个来源,有的是美术院校毕业生,有的是画院培养的后继人才,有的是自学成才的新秀,也有的是承袭家学的俊才〜〜魏镇是属于“继承家学”的画家。他1946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一户世代书香家庭,父亲魏紫熙是名扬画坛的著名国画家,以其出生地名而取名魏镇。但命运之神没有因他是名门之后而赐予他幸运。幼童时下肢留下残疾。儿童时代爱绘画,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南京市一轻局美术班系统学习美术,然而“文革”粉粹了他的“画家梦”。面对人生一次次逆境,他没有消沉和气馁。顽强地抗争,苦难磨砺出他坚毅正直的性格和自强不息的心理素质。 当“文革”过去后,从困境中解脱出的他,重新燃起热爱艺术的心火,决意夺回失去的时间,他夜以继日地画,认真研读美术书刊、参观各类画展,精心临摹绘画珍品〜〜最使他倾心地是看父亲作画。每当魏老挥毫之时,他总是聚精会神地观看,过后他认真观赏、深入揣摩父亲画作的章法、用笔、设色,从中得到有益启迪,并一遍遍地对着这些作品临摹。久而久之,也初步领会与掌握魏家山水画的要领与画风,魏紫熙先生针对魏镇画作的水平语重心长地教导:山水画创作在构思的时候,要以现实生活为根据,生活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只有热爱生活、认识和熟悉现实生活,才能掌握生活的本质,也才能创作像样的作品来。为此一个中国画家,要能运用默写方法,如果不熟悉对象的性格特征,那就无法默写了〜〜父亲的教导使魏镇对中国山水画有更深的认识与领悟,廓清绘画源与流的主次关系,从而明白中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澄怀观道”、“迁想妙得”绘画理论在山水画创作中指导作用。1981年魏镇被选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创作。到了画家云集、高手荟萃的画院,他虚心地向老前辈请教、向画家们学习,不断克服自己画作的缺点。多思、多看以扩大艺术视野、提高鉴赏目力,在老画家点拨下,画艺日进。作品《飞瀑》《天都峰》《春江水暖》《潮音瀑》等先后参加在南博举办的《江苏省美术展览》与在福州举办的《金陵之晨画展》展出,深受广泛好评。1987年夏,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展出68幅作品是魏镇进画院后勤奋笔耕的硕果,在京著名山水画家何海霞、白雪石、秦岭云等莅临画展参观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还鼓励他“要多学、多画、多读书。要继承家风,有前途、有希望”。画坛老前辈的赞扬和期望对魏镇是激励、更是鞭策,促使他对自己艺术追求作深层的思考。 众所周知,魏紫熙是当代山水画坛卓然而立一大家,是江苏新山水画派开拓者之一。他以淳朴耿直的人品、严谨勤奋治艺和扎实深厚传统绘画功底享誉宇内。但他的山水画从不为传统所囿,在师法造化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审美境界,用笔墨讴歌新的时代与河山新姿,形成凝重苍浑、深厚博大的画风。魏老善于以严谨经营、雄强用笔、有力勾斫,沉浑设色建构巨幅大幛,开掘气势磅礴、深邃隽永的山水画新意境,这便是魏镇需要努力继承的魏家画风。他脚踏实地、认真深入地对魏老严谨凝练、沉雄浑厚画作观赏揣摩、临写研习,把其一套剪裁经营、用笔运墨、设色烘染的表现技法摸熟,并能驾轻就熟地运用,把其父亲长期修炼凝成那套山水画精粹学到手,十多年孜孜不倦的笔墨磨练,从作品《良宵》《金陵之春》《翠壁飞泉》《巫峡帆影》等画中粗犷厚实的勾斫皴擦表现技法已初步实现“进去”的艺术追求。剩下的是求脱与独创的探觅。开创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是每一位“继承家风”的画家艺术自我完善的追求。魏镇牢记父亲的教导,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感受体悟,更使他魂牵梦萦的是故乡河南那黄黄的丘陵山地景色,对故乡山川的由衷热爱,乡情触发创作灵感,他以饱蘸情感和笔墨画出一批新作,如《黄土情》描绘澄碧天空下,在黄土山梁绿茵茵的草地与白云般的羊群,给黄土丘陵上带来鲜活生机,这是画家对故乡的赞美、对时代的讴歌,尽管黄土山梁上没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妩媚,没有名山突兀独立峭壁悬崖,也没有似轻纱飘逸的飞流鸣泉,作者从心灵中“流”出的笔墨,把平凡的景物点石成金,绘成独具风采,最具魅力的画作,魏镇在“师法造化”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绘画风格。这是可喜的进步,淳朴耿直的父亲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才入门!”魏镇深深地领会父亲这句话的丰富内涵,一个从事山水画创作的画家面对悠远丰厚的中国山水画传统,入门确实不容易,而入门后向上登攀的路更加艰巨。深信走过崎岖人生之路的魏镇,将会以往昔苦难磨砺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去迎接、战胜新的困难。在山水画坛脱颖而出,回应时代的召唤!不辜负魏老对他殷切的期望! 责任编辑:王洁 |